见《药品化义》。为紫苏梗之简称,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泽泻,详该条。
【介绍】:见陈惠畴条。
书名。2卷。明·管橓撰,李时中增补。刊于1585年。卷上为痘病证诊治,凡92论;卷下为女人出痘、麻疹证治及痘疹治疗方剂。
见《云南中草药》。为类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治法之一。即化气利水。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水入则吐、苔白腻、脉浮。用五苓散,取桂枝以温阳化气,四苓以行湿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
病名。出《脉经》。指崩下之血为纯绛红色。治疗参见血崩条。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又称,又名血盆骨。即锁骨。参见拄骨条。
古病名。出《灵枢·水胀》。指女子下腹部有块状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症。多因气阻血瘀,癖结所致。《灵枢·水胀》:“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瘪肉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