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性的郁证①五郁之一,指心火怫郁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火郁之病,为阳为热,脏应心,腑应小肠、三焦,主在脉络,伤在阴分。”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
【介绍】:明儿科医家。字恭叔。继家学,於1480年由江西南昌客居湖北罗田,医术大行。尝剖析钱乙、陈文中治痘之别。取无伐天和,无翼其胜之义。以精于痘科诊治而闻名。子万全,承家学,搜其平日医论,编入《万密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下血。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灸血病。位于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妇人血崩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出《针灸甲乙经》。即巾针。《证类本草》谓“布针,用缝布大针也。”参见巾针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飞机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潘文源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
见流注指要赋条。
见伤寒六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