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

①记述可供食用的药物学著作之通称,又称食疗本草。②书名。又有多种不同的著作。①明·卢和《食物本草》4卷(一作2卷),刊于17世纪(即万历、隆庆年间)。此书与明·薛己《本草约言》卷3~4《食物本草》的内容全同。②汪颖《食物本草》,7卷。刊于1620年。③旧题《李东垣食物本草》,李东垣编,李时珍参订。7卷本,又有22卷本。本书虽系托名之作,就22卷本而言,内容丰富,全书凡58类,2000余条。不仅分类细致,解说较详,且对全国各地著名泉水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介绍。根据书中有当时刊行者姚可成氏按语来看,姚氏或即为本书的编撰人。其年代约为1641年以后成书。

猜你喜欢

  • 常瀛泉

    【介绍】:见常效先条。

  • 退热桔梗饮子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桔梗、芒硝、大黄、茺蔚子、炒白芍药、玄参、黄芩、防风各一钱。为粗末,水煎去渣,食后服。治目珠高突疼痛。

  • 上林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 太医局

    宋代医事机构,属太常寺,源于唐太医署,下分九科专管培养学生。其中大方脉120人,风科80人,小方脉20人,眼科20人,疮肿兼折疡20人,产科10人,口齿兼咽喉科10人,针灸科10人,金镞兼书禁科10人

  • 秋应中衡

    脉应四时之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季阳气收敛,脉象应轻平而浮,像秤杆的平衡一样。

  • 谷癥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多由小儿哺食过度,脾气受伤,不能消磨食物,以致停滞不化,而成腹大颈细,全身黄瘦的病候。参见丁奚疳条。

  • 孙迴璞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唐太宗时为殿中侍御医。

  • 肝火胁痛

    证名。指肝气实或气郁化火而致的胁痛。《金匮翼·胁痛统论》:“肝火胁痛,肝火盛而胁痛者,肝气实也。其人气收善怒。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又云,肝气实则怒是也。其脉当弦急数实。其口当苦酸,其痛

  • 松树蕊

    见《滇南本草》。为松笔头之别名,详该条。

  • 平血饮

    见《观聚方要补》卷八。即升麻葛根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