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针方六集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喉咙草之别名,详该条。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按人体的“中轴”来讲,前后侧移位(即上、下侧移位)用提按法,即两手拇指按上突的骨折一端向下,余指提下陷骨折的另一端向上;内外侧移位(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即一手端正骨折
【介绍】:见唐千顷条。
肾开窍于耳。“耳者,肾之宫也”(《灵枢·五阅五使篇》),“耳为肾之外候”(《医学正传》),故“耳为肾窍”(《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详耳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伯期。婺源大畈(今属江西)人。世医出身。屡考科举不中,改学医术,在黄山白岳山一带行医。临证精于治痘,认为痘科无死证,治不好,是医生之过。著有《痘科秘诀》,已佚。
病证名。指痰积中脘所致的发热。《金匮翼·痰积发热》:“其脉弦滑,其证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发热,状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参见发热、痰症发热等条。
【介绍】:唐代医生。806~820年(元和年间)曾任刑部郎中,后贬道州刺史。治病效果好,撰《古今集验方》10卷。
经穴名。代号ST39。《灵枢·本输》名巨虚下廉。《素问·气府论》名下廉。《千金要方》名下巨虚。别名下林、足下廉。属足阳明胃经。小肠之下合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眼直下9寸;或于足三里下6寸取穴(《针灸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