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臌胀之一。《不居集·酒臌》:“少年纵酒无节,多成酒臌。……其有积渐日久,而成酒臌者,则尤多也。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著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以酒为水,而血气既衰,亦皆随酒悉化
脾主运化,饮食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养全身,二者关系至为密切,故往往互相影响,两脏同病。临床表现面色少华、手足不温、怠倦食少、便溏、咳嗽、短气、痰多,舌淡嫩苔白,脉虚或虚数等证候。多见于脾气不足而肺气弱者
病证名。指囟门下陷的证候。小儿在六个月内,前囟门微陷,不作病理状态。如在慢惊、久泻之后,囟门显著下陷,甚至如坑的,则为囟陷。《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脏腑气血虚弱,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也。”或因胎禀不
①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通光散之别名。②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萝藦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耳聋之卒然发者。即暴聋,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元机启微条。
中风证候类型之一。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即“邪入于腑”(《金匮要略》)。病情较中脏略轻。症见猝然昏倒,苏醒后可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困难,或伴有大小便不通等症。《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