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
我国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说法不一,举《汉书·律历志上》供参考。谓:“一龠(yuè月,古容量单位)容一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应劭曰:“十黍为絫(lěi垒,古容量单位),十絫为一铢。”故一铢重一百黍。唐代以后,两以下改用钱、分、厘等单位,一钱等于二铢四絫。
我国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说法不一,举《汉书·律历志上》供参考。谓:“一龠(yuè月,古容量单位)容一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应劭曰:“十黍为絫(lěi垒,古容量单位),十絫为一铢。”故一铢重一百黍。唐代以后,两以下改用钱、分、厘等单位,一钱等于二铢四絫。
养生学著作。清·沈子复撰。1卷。刊于1877年。本书对于养病的方法提出了“六务”,即:知(病因何起)、忘(勿记在心)、拒(嗜欲勿肆)、看(置身病外如看他人一般)、耐(忍耐)、调燮(指思欲、饮食、起居诸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胃脘痛论》。指胃痛之由食积、痰饮、积热、积冷、气滞、死血、虫积等所致者。详食滞脘痛、痰饮胃脘痛、积冷胃脘痛、积热胃脘痛、瘀血胃脘痛、蚘动脘痛、胃脘痛条。
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多因胃中热极,津液化腐,蒸腾而上所致。一般先见于舌根部,逐渐布满舌面,病属严重。急用甘淡养胃之法救治。可见于温毒、湿温、伏暑等病。
是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辨证,确定为某种病证后,根据其病因病机和脏腑所属,订立治疗原则(立法),并据以选用方药(处方)。如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乃立辛凉解表之法,处以辛凉之剂银翘散,随证加减。
见《中药志》。为九香虫之别名,详该条。
①(huá)。①鲜美。《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华食而脂肥。”②光华、光彩。《素问·解精微论》:“华色者,其荣也。”《临证指南医案》:“面色唇爪,已无华色。”②音花(huā)。①古通花。《本草纲目》
治疗胃热呃逆的方法。临床用于因胃热而引起呃逆的证候。常用《温病条辨》新制橘皮竹茹汤。
古称日、月、星为天之三光。历代眼科对视力严重减退者,常以是否能见三光辨患眼有无光感。《秘传眼科龙木论》:“目不辨人物,惟睹三光。”即指视力减退至仅存光感。
指肾。肾藏元阴与元阳,故称。参肾条。
病名。单腹胀的俗称。《类证治裁》:“单腹胀俗名蜘蛛胀。腹肿,四肢瘦。由脾气虚极,真脏已伤也。”参见单腹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