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肘后备急方》。即恶露不绝。详该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无外感症,忽然心悸如怔冲状,醒则烦闷,睡则多惊,或卧中言语恍惚,加之臌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逆迫胎,皆血虚内热乘心故也。宜大圣茯苓散安心神,保胎定痛。”(茯苓
指水谷化生的轻清阳气不能正常濡养头部、肌表、四肢的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清阳不升多因脾胃阳气不足,升清降浊的功能障碍所致。症见头晕、眼花、耳鸣、
病证名。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灵枢·口问篇》:“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临床上,耳鸣有虚实之分。如《医贯》卷五云:“耳鸣
病名。亦作狐。指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一种疾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介绍】:唐代医史学家。集唐以前历代医学家一百二十人的传记为《名医传》,共7卷,为我国古代较早的医史人物传记专书。已佚。
诊断学专著。2卷。清·李文庭撰。初刊于1818年。上卷专论脉诊,以两手寸关尺三部脉之浮、沉、迟、数及其兼脉分析主病、病源及治法,联系临床诸证较为具体;下卷在《敖氏伤寒金镜录》36舌的基础上,推衍为75
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病名。《喉科秘钥》卷下:“此症因脾家热毒积久而发。生于牙根内面,走窜如莲花一座。”治宜解毒泻热。可选用清胃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或以刀针刺患处出血,外吹冰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