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脉伏而搏指。《素问·经脉别论》:“太阴藏搏,言伏鼓也。”
出《灵枢·经脉》等篇。即外眼角。见眦条。
病证名。慢惊风夹有热痰者。由于病久脾损阴消,以致虚火亢盛,烦渴喜饮;水谷停蓄,痰浊易生,形成痰热相兼,虚中夹实的半阴半阳症候。其症午后身热,口渴烦饮,胸脘胀闷,呼吸气促,泛吐痰涎,心烦不寐,时发抽搐。
病证名。指外感风热燥邪,耗伤肺金所致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咯出不爽,鼻燥咽干,舌红少津,咳甚则胸胁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症。治宜清肺润燥。用桑杏汤、清金润燥天门冬丸等。详见咳嗽、伤燥咳嗽、肺燥咳
病名。见《普济方》卷三。即乳蛾。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粉霜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知母之别名,详该条。
古针具名。指毫针等纤微细小的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桂丁之别名,详桂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