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阳热亢盛,煎熬津液,久而肌肉消削者。《素问·皮部论》:“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破,毛直而败。”《素问·逆调论》:“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灸如火者何也?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逢风而如
怔忡之一。见《类证治裁》卷四。《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本证可见于阵发性心动过速、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治宜化痰、清火、镇心,用参胡温胆汤、金箔镇心丸等方。参见怔忡条。
【介绍】:明末医生。字自昭。祖籍慈溪(今浙江慈溪),迁居到江苏嘉定。长于医理,崇祯年间(1628~1643年)任太医院判,著有《医宗指要》,已佚。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所致。症见左耳或右耳,或两耳生疮,焮红肿痛,或破流脓水,身发寒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喘症论》。指阴血或阴精不足而阳失依附上奔的气喘。详阴虚喘条。
指头、腹、足三处。《千金方》卷二十八:“头腹足为三元也。”
书名。1卷。清·丁雄飞撰,刊于1695年。丁氏总结诊治疾病,不外乎地、时、望、闻、问、切、论、订(即审风土、按时令、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理、论治法、订药物)八事,遂作图式,辑入《檀几丛书·二集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脑疽。见该条。
推拿手法名。即拉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