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上臂。又名胎膊、肐膊。《伤科补要》卷一:“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肱,俗名肐(胳)膊。”
见《岭南草药志》。为乌桕叶之别名。详该条。
膈膜与肓膜合称。《素问·刺禁论》:“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注:心肺也)。”参见膈、肓条。
病证名。即伤湿咳嗽。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古今医鉴》卷四:“伤湿咳者,脉细,骨节烦疼,四肢重着,或自汗,小便涩。”《医门法律·咳嗽门》:“伤湿之咳,身重,脉细,痰多,五苓散、白术汤。如喘满浮
五膈之一。见《肘后备急方》卷四。多因恼怒太过,肝木乘脾所致。《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气鬲之为病,胸胁逆满,咽塞,胸鬲不通,恶闻食臭。”或见大小便闭涩,不时吐逆等。治用七气汤、四七汤等方。若见脾胃久
病证名。指经血上逆。单南山《胎产证治录》:“有行经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倒经。”详逆经条。
见《山东中药》。即刺蒺藜,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见《幼科推拿秘书》。即大肠经。见该条。
见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条。
病名。生于手指疔疮的总称。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患指形态各异,病情亦有轻重之分。历代医家命名繁多,且很混杂,如蛇头疔、蛇眼疔、天蛇毒、天蛇头、水蛇头、水蛇头疔、蛇节疔、钉节天蛇、病蛇节、蛇腹疔、蛇背疔、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