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通身肿

猜你喜欢

  • 肾经疟

    病名。疟疾之一。又名温疟。《症因脉治·肾经疟》:“肾经温疟之症,肌肉消,脑髓烁,先见烦躁发热,躁状畏人,热势稍衰,复返归肾,又见寒候,此肾经冬受风寒温疟之症也。肾经温疟之因,冬受风寒,藏于骨髓,至春阳

  •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 医助教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医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上参见太医署、医博士条。

  • 升麻六合汤

    《医垒元戎》方。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各一两,升麻、连翘各七钱。为粗末,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温毒发斑如锦纹者。

  • 五运三纪

    即五运三气。详该条。

  • 伏匿脉

    脉象之一种。寸关尺三部按之皆无,寻至尺后才觉察。平人见此为体质之特征,病人见此者,为阴阳不和之象。《难经·二十难》:“脉有伏匿,……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

  • 病证名。为疳证、疳疾、疳病的简称。是一种由脾胃运化失常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病证。多见于5岁以内的儿童。主要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以及六淫疫毒,诸虫感染,热病久病之后而致脾胃虚弱。病因虽多

  • 黄帝外经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7卷,已佚。

  • 中都

    ①经穴名。代号LR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

  • 五十二病方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首。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