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名著。简称《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原书18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9卷。书中以医学理论为主,兼及针灸、方药
见《医学入门》。怀孕一月,胎元初成,形如露珠,故名。
病证名。指咳嗽而声嘶哑者。见《不居集》卷十五。多因痰热壅肺,肺气不清,或因寒包热而致肺气不宣。若治宜清肺中邪滞,或散寒透热,如清咽宁嗽汤及细辛、半夏、生姜等药。痨瘵病人因肺阴耗伤,亦可见咳嗽声哑。参见
见订正伤寒论注条。
见医理发明条。
病证名。指寒邪阻于太阳经络而致惊者。症见发热、恶寒,头、身骨节痛,无汗,手足牵动,目上视,搐搦有力,脉来浮紧。治宜疏散寒邪,用麻黄汤,或五积散(见清·庄一夔《惊风辨症必读书》)。
书名。一名《中国接骨图说》。2卷。日本·二宫彦可撰。刊于1808年。作者鉴于近代西医正骨唯重器械而不讲手法,遂据吉原杏荫之正骨手法,结合自家经验,编纂而成。上卷收正骨总论、脉症治法、用药法、夹缚固定法
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形体瘦弱,但胃火亢盛,多食善饥,烦躁易怒,表现气盛形虚;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形体肥胖,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表现形盛气虚。这类形气不相称的病证,往往病情
二十四节气之一。《灵枢·九针论》:“左胁应春分。”古人喻人之形体与节气相应。左胁在节气与春分相应。
病证名。指由风邪所致的神志不宁,时发惊恐的病症。《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惊恐者,由体虚受风,入乘脏腑,其状如人将捕之。心虚则惊,肝虚则恐,足厥阴为肝之经,与胆合,足少阳为胆之经,主决断众事。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