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转脬

猜你喜欢

  • 至剂

    峻猛而量大的药剂。《灵枢·终始》:“(少气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

  • 脾病

    指脾脏的各种病证。脾司运化,主四肢肌肉,统摄血液,为气上生化之源,开窍于口。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饮食劳倦所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阳虚衰,中气下陷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

  • 急蛾

    病名。多由肺胃热壅,火毒上冲咽喉所致。本病发病急剧,喉核肿痛迅速,疼痛可连及耳窍,其表面有黄白色之脓点,疼痛难咽,寒热大作,口臭便秘。治宜疏风解毒,泻火消肿。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参见乳蛾条。本病类今之急

  • 火不生土

    火指命门火,即肾阳;土指脾胃。肾阳虚弱,命门火不足,不能温煦脾胃,致消化吸收和运化水湿功能降低,出现腰痠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浮肿、五更泄泻等脾肾阳虚症状,均属火不生土的病变。治疗宜温补脾肾

  • 与阴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是贯串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阳一般代表轻清的、功能的、亢进的、运动的、上升的或热性的一面;阴一般代表重浊的、形质的、衰退的、静止的、下降的或寒性的一面

  • 心主舌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舌能辨五味,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与心有密切关系。《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临床上,心神健旺则舌动灵活,语言畅利;心神不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

  • 伤科补要

    书名。4卷。清·钱秀昌撰。刊于1818年。本书系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基础上参以作者的临床经验编成。卷1为人体要穴、正骨器械、骨度及脉诀;卷2为治伤三十六则,治疗金疮的理论与身体各部伤科疾病;卷

  • 红眼伤寒

    出清·马之骐《疹科纂要》。即伤寒谷黍,详该条。

  • 痛痹

    病名。出《素问·痹论》。又名寒痹。《金匮翼·痹症统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详寒痹条。一说痛痹即痛风。《医学正传·痛风》:

  • 茶枯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茶子饼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