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本草著作。又名《崔氏食经》。4卷。唐崔禹锡约撰于八世纪中。述饮食宜忌。原书佚,今存于《医心方》之佚文146条,冠以“《崔禹锡食经》”、“崔禹”、“《崔禹食经》”、“崔禹锡”等标记。日人田泽温叔(仲舒)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下腹部板滞、坚硬。为下焦蓄血的主要症候之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呃逆》。指因吸入冷气而立即发生的呃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故人有寻常并无疾病,或一张口而寒气相袭,立时发呃者,俗名之曰冷呃。”集中思想、迸气,连饮热茶,呃可自止。参见呃
同内消。详该条。
医经著作。又作《八十一难经注》。三国时吴人吕广著。一卷。出《隋书·经籍志》。今佚,其佚文可见于《难经集注》。
干燥。《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千金要方》卷六上。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过度张口或外伤等所致。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
朝鲜医书。朝鲜·韩秉琏著。全书以较大篇幅详细介绍脏腑论、水火论、阳不足论、先后天论、标本论、阴阳论、五运六气论和四象人论的内容。论述了望、问、闻、切,伤寒脉法及杂病脉法。载313种病证的治法。现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