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胀

血胀

鼓胀之一。《世医得效方·胀满》:“烦躁嗽水,迷忽惊狂,痛闷喘息,虚汗厥逆小便多大便黑,名血胀。”《医钞类编·胀病门》:“血胀,瘀蓄死血作胀。”《张氏医通·鼓胀》:“蓄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红缕赤痕,小水利、大便黑。金匮下瘀血汤,不应,抵当丸水蛭,加樗鸡做丸,空腹日进梧子大三丸,血下止后服,轻则散血消胀汤。”《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有因血热而胀者。必喘躁,虚汗,肢厥,溲赤,屎黑而胀。宜人参芎归汤。”参见鼓胀条。

猜你喜欢

  • 火薪脉

    脉象。脉来如火燃薪,焰势浮盛而无根。《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 仲景全书

    丛书。①26卷本。汉·张仲景等撰述。明·赵开美校刻,初刊于16世纪末。全书包括张仲景《伤寒论》10卷,成无己《注解伤寒论》10卷,宋云公《伤寒类证》3卷,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3卷,共四种。②20卷本

  • 疟劳

    病名。疟疾之重危变证,亦称劳疟。《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疟后变症,惟痢最为危急,……其次疟劳,或素有弱症而又患疟,以致旧病更深,或因疟煎熬,日久顿惫,精神衰耗,内热不清,肌肉消削,渐至往来潮热,

  • 祛邪扶正

    是针对邪实而正稍虚的病情,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则。取邪去则正自安之意。参扶正祛邪条。

  • 豆豉灸

    即豉饼灸,见该条。

  • 杨文德

    【介绍】:明代医生。乐平(今江西乐平)人。攻医学,曾任职太医院。后于1398年返回原籍。著有《太素脉诀》1卷、《医术》20卷,已佚。

  • 湿疸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指黄疸之湿重于热者。其症色黄而晦,一身尽疼,四肢沉重,不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等。治宜化湿利冰,如茵陈五苓散、除湿丹之类。如湿疸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

  • 月水不通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经闭,详该条。

  • 饮馔服食谱

    食疗著作。明·钟惺辑。撰于1591年。钟氏将高濂编《遵生八笺》十九卷,作了若干补充,名为《增补遵生八笺》,计二十卷。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刊弦雪居重订本,上海千倾堂书局将《增补遵生八笺》中“饮馔服

  • 舌祟

    病名。多由心脾火旺上攻所致。症见舌上生疮,吐出口外,上结黄靥,难以饮食。治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方可选用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导赤散等加减。参见舌上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