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蟋蟀草

蟋蟀草

见《嘉兴府志》。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室女虚热经闭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未婚女子由于阴虚血弱,火盛水亏而致经闭。症见经闭不行,羸瘦,潮热。治宜养阴益血。方用柏子仁丸,兼用泽兰汤。

  • 活血莲

    见《湖南药物志》。为八角乌之别名,详该条。

  • 医方考

    医方著作。4卷。明·吴崑撰。刊于1584年。本书选录历代常用医方700余首。按疾病分为中风、伤寒、感冒、暑、湿、瘟疫、大头瘟等44类。每类前有短叙,略述选方范畴;方剂后均附方义解说。在明代的方剂学著作

  • 四白灭瘢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五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鹰矢白、密陀僧各等分。为细末,水调搽患处。治痘疮落痂,面痣雀瘢。

  • 热化

    ①寒邪化热入里,寒从热化。②伤寒少阴病有热化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③五运学说术语。《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司天为热化。”参少

  • 摄龟

    出《尔雅》。为夹蛇龟之别名,详该条。

  • 双伏

    指两手伏脉,详伏脉条。

  • 喻氏医书三种

    丛书名。清·喻昌撰。刊于1763年。包括《医门法律》、《尚论篇》、《寓意草》。各详该条。

  • 托腮痈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多由胃火邪热壅盛,或过食醇酒厚味,热毒内蕴所致。症见腮下红肿,形如托腮之状,疼痛,饮食吞咽有碍,身发寒热。治宜解毒泻火、清热消肿。方可选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参见兜腮痈条

  • 三变刺

    古刺法名。《灵枢·寿夭刚柔》:“刺有三变,……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内经太素》名三变刺。具体方法为“刺营者出血”,放除郁血;“刺卫者出气”,疏泄邪气;“刺寒痹者内热”,除针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