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减弱,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腹或兼犯房劳所致,治宜用清热、养阴、调中等法。

猜你喜欢

  • 腧穴压痛点

    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可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如肝、胆痛压肝俞、胆俞,牙痛压颊车等。此即《灵枢·经筋》所谓“以痛为输”的道理。

  • 囟填

    病证名。指囟门突出,隆起如堆的证候。多见于发热和惊厥的患儿,亦有由寒凝气滞而致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囟填,由乳食不时,饥饱不节,或热或寒,乘于脾胃,致脏腑不调,其气上冲所为也。”因热上冲者

  • 保产要旨

    产科著作。4卷。清·许廷哲撰。刊于1806年。作者汇集前贤产科医论,参以己见,编成此书,全书以胎产、保婴为重点内容。卷一介绍流产的防护及妊娠诸疾的证治;卷二分述临产忌宜及产程诸变的救治;卷三为产后诸种

  • 绛雪园得宜本草

    见得宜本草条。

  • 瘰疬漏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由风邪毒气客于肌肤而得。初起如梅李枣核,随处可生,常互相粘连伴全身寒热,久则化脓成漏。宜内服斑猫散。相当于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

  • 桂枝加黄芪汤

    《金匮要略》方。桂枝、芍药、甘草、黄芪各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服后饮热稀粥,以助药力,温复取微汗。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

  • 流注疬

    病名。又名千岁疮。为瘰疬生于遍身者。《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遍身,漫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流注疬。”详瘰疬条。

  • 生气

    ①生发和增强元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参见少火生气条。②春天的生发之气,为万物生长所必需。③元气。《难经·八难》:“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参见元气条。④泛指人

  • 落苏

    出《食疗本草》。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 水毛茛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