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参病后多汗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一指经闭,二指经行不畅。
蛔虫的别称。《灵枢·厥病》:“心肠痛,恢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蜻也。”张志聪注:“蛟蛕者,蚘虫也。”参见蛔虫病条。
【介绍】:唐代道家。知医,善摄生,撰有《摄生录》3卷,已佚。
见《证类本草》。指月经,详该条。
【介绍】:见李逢吉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夫产水血俱下,脏腑血燥,津液不足,宿挟虚热者,燥竭则甚,故令渴。”症见口燥,干渴。治宜生津止渴。用加减竹叶汤(人参、麦冬、生地、花粉、炙草、粳米、淡竹叶)。
二十四节气之一。《素问·刺法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出《本草图经》。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