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医门补要》卷中:“肛门四周红肿作痛……每易成漏,有数处溃开者盘肛痈。”治疗参见肛漏条。
导引法。系模仿猿的动作的一种体操健身活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有“木侯”(沐猴)及“管墟”(猿呼)图样,二者皆有呼啸状。《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云芨七签·导引按摩》(似为宋以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耳中有粉红色脓液溢出。《丹溪心法》:“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出,谓之脓耳。”由湿热火毒,郁结肝胆而致者,耳中肿痛,口苦心烦,治宜清泄肝火,用泻青丸、龙胆泻肝汤;因风热
出《本草拾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胁肋部疼痛,拘急不舒。多由受寒血虚所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尤在泾注:“血虚则脉不荣,寒多则脉绌急,故腹胁痛而里急也。当归生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素问·奇病论》。《圣济总录》卷四十二:“内经谓有病口苦,名曰胆。……治肝胆俱虚,热气上熏,口中常苦,泄热益胆汤方。”
病证名。遗精的一种。《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因梦而精自出者,谓之滑精。”又称精滑。甚者见情思色而精液自出,称为漏精。多因色欲所伤,肾元亏损,精关不固所致。治宜温补肾元,固涩精关。方用右归丸、参苓菟丝
证名。指寒症与热症间代而作,日发一次或数次的症状。为伤寒少阳病主症。《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类证活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真元亏损,肾脏怯弱而声音低微瘖痖。此外尚可见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症,治宜益精补肾,用地黄丸或补肾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