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552~1620?【介绍】: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很多,攻读古代医学名著,游历于江、浙、安徽等地,求师访友,在宣城一带行医,很有名声。著有《医方考》、《
指人体下肢。《灵枢·刺节真邪》:“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
见《青海药材》。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成都中医学院等《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薏苡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伤寒阴证,即中寒。《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里寒?凡伤寒不由阳经传入而直入阴经,手足厥冷,脉微细,下利清谷者,名曰中寒。”如太阴病的理中汤证,少阴病的四逆汤证,厥阴病的当归四逆汤证等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引《简易方》方。桑白皮、甘草、大腹皮、官桂、麻黄、薄荷、陈皮、紫苏、杏仁各六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乌梅半个,水煎服。治老幼素有喘急,发则连绵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眠。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第八。又称沙淋、石淋。以小便排出沙石为主症。《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轻则为沙,重则为石。”详石淋条。
脊上三个穴位的合称。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后正中线哑门穴下1寸处一穴;陶道穴一穴;第五腰椎棘突下(十七椎下)一穴。主治脑脊髓膜炎,腰背神经痛等。各直刺0.5寸~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