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下痈

舌下痈

病名。即痈生舌下。《喉科指掌》卷五:“舌下痈,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诊其左尺洪数者是也。”参见舌痈条。

猜你喜欢

  • 初生寒闭

    病证名。《三因方》:初生寒闭者,由天寒气闭不能啼,切勿断脐,用纸蘸油,点火于脐带下,往来熏之,令火气由脐入腹,使寒得温散,更以热醋汤洗脐带,则气通啼哭如常。参见初生不啼条。

  • 立迟

    五迟之一。小儿周岁以后,不能自己站立的病证。肝主筋,肾主骨,小儿肝肾不足,或哺养失宜,影响筋骨的发育,以致膝盖骨软弱,足胫无力,不能自立。治宜滋补肝肾。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鹿角胶、当归、白芍之类。

  • 鼻环

    经外奇穴名。出《刺疔捷法》:“在鼻两旁环笑缝中。”即鼻翼向外隆突最高点与面相接之处。主治疔疮,酒齄鼻等。沿皮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 刘松峰

    【介绍】:见刘奎条。

  • 海藏紫菀散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紫菀散第五方。见紫菀散条。

  • 三焦辨证

    温病辨证方法之一。是清·吴鞠通根据前人经验,按温热病传变情况,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自上而下的三个阶段,并作为辨证施治的提纲。初期属上焦肺、心包病变。手太阴肺病有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而咳等。手厥阴心包

  • 风寒束肺

    指风寒外邪侵袭于体表皮毛,内舍于肺,影响肺卫之气的宣通。主要证候有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咳嗽甚则喘促气急、咯痰清稀、头痛、恶寒、微热、无汗,或只觉恶寒而无发热,舌苔薄白,脉浮。多见于风寒感冒,亦可

  • 猝中

    见《辨证录·中风门》。即卒中。详该条。

  • 胎毒疮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疮疡之由胎毒形成者。古人认为系因孕母恣食辛、热、煎、炒,或七情内火妄动,热毒传于胎中,致儿生后发为疮疡肿毒。治宜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仙人活命饮之类。

  • 舍脉从证

    辨证过程中,当脉证表现不一致时,经过分析,认为症状足以作为审定病机,确立治疗方案的依据,而脉象未能反映病机,当舍脉从证治。《医宗必读》:“脉迟为寒,常用干姜、附子温之矣。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濈濈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