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虚冷

猜你喜欢

  • 胸中痞硬

    证名。指胸中满闷不适而按之硬满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伤寒贯珠集》卷二:“此痰饮类伤

  • 水镜草

    出《土宿本草》。为莕菜之别名,详该条。

  • 膀胱俞

    经穴名。代号BL28。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之背俞穴。位于骶部,平第二骶后孔,距骶正中线1.5寸处。当骼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凹陷中;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一、二骶神经后

  • 张仲景五脏论

    脏象著作。敦煌出土卷子。唐初写本。书名虽题仲景,文中多记汉后诸医之论,当属托名之作。主要论述五脏机理、病源及常用药物。原件分别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

  • 内经方集释

    书名。2卷。张骥撰。卷上辑录《内经》(包括《素问遗篇》)中的13个方剂;卷下分方制、方宜、方禁三篇,分别引录《内经》中的有关原文,次集各家注文,末为作者按语。

  • 简易草药草方图说

    见草药图经条。

  • 唇口燥裂

    证名。指口唇干燥,甚则裂开的症象。《温疫论·数下亡阴》:“津不到咽,唇口燥烈,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营汤。设热渴未除,里证仍在,宜承气养营汤。”多因阴津不足,脾热炽盛所致。治宜养阴

  • 中焦吐

    病证名。《活法机要·吐证》:“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匿。其证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治宜消积导滞,可用紫沉丸,或用木香槟榔等分为末调服。

  • 四经

    ①指四时的平脉。即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素问·阴阳别论》:“四经应四时。”②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主四经脉。(如左寸心与小肠,右寸肺与大肠)。《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部有四经。”

  • 五色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古人以五行配五色,将发于眼部的木疡、火疡、土疡、金疡、水疡统称为五色疡。各详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