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灵枢·五色》。指反映五脏病变及各种证候的五种病色。参五色主病条。②《灵枢经》篇名。本文以讨论五色主病为主,故名。论述青、黄、赤、白、黑五色分属五脏,而五脏六腑在面部的反映有一定位置,根据面部各个
方书名。又名《袖珍方大全》。4卷。撰于1391年。本书是在明宗室朱(周定王)主持下由李恒等人根据朱所编的《保生余录》、《普济方》等书选录经验方编成。全书分为风、寒、暑等81门。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
出《徐表南州记》。为补骨脂之别名,详该条。
痘疮由小小血泡,起胀渐大,变成水泡形,逐渐转成脓泡的症状为灌浆。灌浆时,根、窠要红润,脓浆要饱满,色如黄蜡,二便正常,饮食不减者为佳兆。痘不灌浆,明·徐春甫《痘疹泄秘》谓有二因:“一则气血不足;一则热
【介绍】:见方导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马兜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赵献可《邯郸遗稿》:“妊娠未产而乳汁先下者,名曰儿泣。”即乳泣,详该条。
证名。指四肢肌肉、筋脉有痠楚、疼痛的感觉。多由湿热侵袭经络,或气血亏损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备急千金要方·风毒脚气》:
病名。又名大头瘟、虾蟆瘟。《医学正传·瘟疫》:“大头天行病,从颐颔肿热者者,又名鸬瘟。”《赤水玄珠·疫门》:“头面肿,俗名鸬鹚瘟、虾蟆瘟。”《证治汇补·咽喉章》:“有司天运气过亢,其年乡村染患相似者,
气淋的别称。《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气淋者……亦曰气癃。”详气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