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胎前咽干痛,多因孕妇胃中积热,或有痰涎所致。宜清胃化痰。方用升麻桔梗汤(升麻、桔梗、甘草、元参、防风),或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
①运气学说术语。指土之化气。《素问·气交变大论》:“化气不政,生气独治”。《类经》:“化气,土气也”。②生化机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③指行气化滞的治法,如用理气药消除腹胀。参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二胡麻油。即油风。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古人以五行配五色,将发于眼部的木疡、火疡、土疡、金疡、水疡统称为五色疡。各详有关条。
又名温水脏、煖水脏。属补阳法之一。即用温性药物补肾助阳。适用于肾阳虚损,命门火衰。症见腰痠膝软、阳痿早泄、自汗怕冷、虚喘耳鸣等。参见补阳条。
【介绍】:参见沈应善条。
证名。指口腔内泛现白色糜点,形如苔藓。《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源流》:“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宜局方凉膈散;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宜花粉末掺之
病名。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多因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外邪乘虚侵袭所致。若感受风邪,连续十多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治宜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若症见发热面赤,喘而
病证名。又名不嗜食。即食欲不振。《赤水玄珠》:“由脾胃馁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或痰客中焦,以故不思食,非心下痞满而恶食也。”临床分虚、实两证。偏实者,多因乳食停滞,治宜消食化滞,用平胃散加减;偏虚
即手第四指。又称小指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