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病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泛指生于脏、腑的痈。《诸病源候论·内痈候》卷三十三:“内痈者,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寒热客于内,或在胸膈,或在肠胃。寒折于血,血气留止,与寒相搏,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
见目锐眦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肐同胳。详胳膊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字华父。撰有《经验方》,佚。
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病证名。出清·邹五峰《外科真诠》。①即痄腮。详该条。②《外科启玄》:“大人小孩疳食透腮颊,初生时如米豆大一小疮,次则渐大,蚀破腮颊,故名含腮疮。”
病证名。①指外感、内伤咳嗽经久不愈者。《济生方·咳嗽》:“外则六淫所伤,内则七情所感,连滞岁月,致伤五脏,遂成劳咳者多矣。”即劳嗽。参见该条。②指劳伤五脏而致者。《医学入门》卷五:“劳咳,五劳虚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