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脓窝疮

脓窝疮

病名。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出《外科正宗》卷四。由湿热气交感,蕴蒸皮肤而成;或因先患湿疹痱子,复经搔痒磨擦,破伤感染所致。好发于颜面、手臂、小腿等处。初起红斑或小水疱,旋即变成黄豆大水疱,渐成脓疱。疮周红赤,焮热痒痛,疮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干燥结痂渐愈;亦有反复发生经久不愈者。可伴有身热口渴等全身症状。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升麻消毒饮。外用蛇床子散或红油膏。相当于深脓疱疮。

猜你喜欢

  • 头痛花

    见《本草纲目》。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曲差

    经穴名,代号BL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鼻冲。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再旁开1.5寸处;或于神庭与头维两穴连线的内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前

  • 背阳关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阳关。见该条。

  • 吴畹庵

    【介绍】:见吴楚条。

  • 五谷

    ①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五种谷类。《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②指杭(或作梗,俗作粳)米、麻、大豆、麦、黄黍(见《灵枢·五味》)。

  • 兰茂

    【生卒】:1397~1496年【介绍】:明代本草学家。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县杨林村人。读书很多,通晓经史各家书籍,并且精于医药。因不愿做官,居住在民间,常和农民以及少数民族兄弟生活在一起。著述较多

  • 五灵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五灵脂二两,川乌一两半,没药一两,乳香五钱。为末,水泛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生姜煎汤和酒送下。治白虎历节风,因风冷入侵,气滞血瘀,周身麻痛。

  •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

    书名。即宋·许叔微所撰《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三种的合订本。195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针的异体字。详针石条。

  • 伏针伏灸

    针灸术语。指在盛夏的三伏天进行针灸治疗。民间习以此时治疗哮喘、老年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