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风

胎风

病证名。①婴儿禀赋不足,感受风寒而引起的抽掣。《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二:“子在胞胎,禀受不足,肝心经虚。其及始生,乳养无法,触冒外风,或因断脐疮痂未敛,风邪一入,则令脏腑虚弱,经络不通,蕴结为热,盖风善行而数变,入营卫气血间,则令儿壮热吐吮,精神不宁,睡卧饶惊,手足抽掣,故名胎风。”治宜熄风镇痉。用羚角钩藤汤加减。②小儿初生,身皮如汤泼火伤者,为胎风(《保婴撮要》)。又名胎赤。治宜清泄热毒。母、婴内服清胃汤,外敷如意金黄散

猜你喜欢

  • 止痛拔毒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升麻、甘草、牛蒡子、乳香、黄连、栀子、当归尾、川芎、白芍药、生地黄、桃仁、黄芩、羌活、独活、桔梗、白芷、青皮、蝉蜕、连翘、金银花。为细末,外搽患处。治发眉疮,疮发于眉至额部,初

  • 精少

    病证名。指精液稀少。见《辨证录·种嗣门》。又称少精。详该条。

  • 毛芋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芋头,详该条。

  • 针灸学简编

    针灸著作。中医研究院编。共六篇:针灸的发展及特点、经络、穴位、针法、灸法、临床治疗。书中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在继承和发扬针灸学遗产的基础上加以系统的整理。可供西医学习针灸及中医进修参考。1959年人民卫

  • 雪冻花

    见《草药手册》。为瑞香花之别名,详该条。

  • 灰苔

    主里证。有寒热之别,苔灰白而滑润,为三阴寒证,宜温阳散寒;苔灰黄而干燥,为里热实证,宜攻下泄热。

  • 半产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

  • 佛头疽

    病名。即佛顶疽。见顶门痈条。

  • 顺逆生翳

    病证名。症与逆顺生翳相同,但《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认为:“翳自上而生下者为逆,自下生上者为顺。”与《银海精微》等的见解相反。参见逆顺生翳条。

  • 过玉书

    【介绍】:见过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