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产金丹

胎产金丹

①《仙拈集》卷三方。当归川芎白芍药人参赤石脂白术茯苓桂心藁本白薇白芷牡丹皮延胡索没药甘草各一两。赤石脂、没药另研,余药酒浸,烘干为末,取十五两;再取香附水浸炒为末十五两,共和匀,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至三丸。治经闭,身体麻木疼痛,头昏脚肿血淋白带不孕(白水送下);血崩(童便或开水送下);血晕(当归、川芎煎汤送下);产后儿枕痛(山楂、黑糖煎汤送下);胞衣不下(干姜煎汤送下)。②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当归、白薇、藁本、茯苓、艾叶炭、延胡索(醋制)、人参、煅赤石脂、牡丹皮、青蒿、白术(麸炒)、益母草各60克,熟地黄、制鳖甲、香附(醋制)各120克,肉桂、制没药各36克,甘草、五味子(酒蒸)各30克,沉香18克,紫河车一具。先将紫河车用整黄柏120克,黄酒1千克同煮,去黄柏,后将紫河车与余药共串一处晒干,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服9克。功能助气养血安胎。治屡经小产胎动不安脾胃虚弱胎前漏血,腰腿痠痛,四肢浮肿产后血晕,气血双亏,发冷发烧,不思饮食,自汗盗汗骨蒸潮热

猜你喜欢

  • 回春录

    见王氏医案条。

  • 清咽葛根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葛根、荆芥、金银花、僵蚕、薄荷、牛蒡子、桔梗、蝉蜕、枳壳、甘草、山楂、赤芍药。水煎服。治疫喉肿痛微腐,身热汗少,痧隐神清,舌白,脉郁不起者。若无汗加豆豉;热甚加连翘、栀子。

  • 紫宫

    经穴名,代号RN19。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胸正中线,平第二肋间隙。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

  • 黑满苔舌

    满舌遍布黑苔。为脏腑热极危候,急用大剂清瘟败毒散,重加清热解毒生津之药频服。此舌底必纹粗干涩,须予细辨(见《伤寒舌鉴》)。

  • 鼠疸

    病名。指因误食鼠粪污染之食物所致的黄病。《杂病广要·黄疸》:“鼠疸。鼠盗饮食五谷。遗粪在内。人不拣择。误食则生黄。”治用神仙解毒万病丸。参见黄疸条。

  • 内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内疔者,先发寒热,体痛、头痛,数日后,胸腹、背胁、头面手足间有一处甚痛而肿起,即内疔所发之处。急用霹雳火汗之,并内服败毒散;若毒势不尽,憎寒壮势不减,宜服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

  • 金匮玉函要略方

    见金匮要略方论条。

  • 小儿医方

    儿科医书。朝鲜族崔奎宪著。后经李基荣、李命七等整理出版。全书记载310种小儿常见病的病因、证候、辨证施治及方剂234首,并论述了小儿调护法及小儿诊断法。1943年由杏林书院出版。

  • 气郁眩晕

    病证名。又称气晕。《证治汇补·气郁眩晕》:“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症见头目昏眩,精神抑郁,心悸怔忡,时时面部发热,眉棱骨痛,嘈杂恶心,脉沉等。治宜解郁化痰,安神

  • 去油

    中药炮制法之一。有的药物用火煨去油,如肉豆蔻可用湿纸包裹火煨去油。有些不宜火煨去油的,如巴豆、续随子等,可放在吸水的纸内压榨去油,或研细加水,待油浮起,倒去水和油便得。其目的在于减低药物的烈性或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