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疸

胃疸

病名。①见《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已食而仍有饥饿感觉者为胃疸。《外台秘要》卷四:“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人主之。”②九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病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其症以身面皆发黄,食多喜饮为特征。③即谷疸。《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如食已头眩寒热,心中怫郁不安,久则身黄,谷疸也,因饥饱所致,亦名胃疸,以胃气蒸冲得之。”参见黄疸、谷疸等条。

猜你喜欢

  • 中外卫生要旨

    养生学汇编。5卷。清·郑官应辑。刊于1890年。前3卷为国内的养生保健资料,除辑录文史、佛、道诸书养生论述外,合刊了《却病延年动功》、《易筋图说》、《八段锦坐功图》、《真人咏蛰龙法》、《六字延寿诀》、

  • 凌云骨伤

    病名。指前额部骨折伤。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损伤后多致皮破,面目浮肿,若内损血瘀,则呕吐,鼻衄,昏迷、面黄、身软、周身虚浮、烦渴、胸痛、饮食少进。治宜止血开胃,消瘀定痛,内服疏血丸,外用五加皮汤熏洗

  • 疗耳眼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4卷,梁·甘之撰,已佚。

  • 乳浆草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疹遂生编

    见遂生编条。

  • 竹阁经验备急药方

    见备急灸法条。

  • 余尧举

    【介绍】:见余纲条。

  • 足寒

    证名。指两足有寒冷的感觉。多由阳气虚弱,阴寒下盛所致。《素问·解精微论》:“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素问识》卷八:“阳气不降,阴气不升,故上为目无所见,而下为足寒。”

  • 发枯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多由肝肾血虚,阴血不能濡养毛发所致。其证毛发枯燥不润泽。治宜滋阴养血,佐以清热。内服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 旱荷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窝儿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