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胁痛

胁痛

证名。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出《素问·缪刺论》。《赤水玄珠》卷四:“胁痛有风寒,有食积,有痰饮,有死血,有虚,有气郁,有火,当分条类析,明别左右施治。”《济生方·胁痛》:“多因疲极嗔怒,悲哀烦恼,谋虑惊忧,致伤肝脏。既伤,积气攻注,攻于左,则左胁痛,攻于右,则右胁痛,移逆两胁,则两胁俱痛。”《景岳全书·杂证谟》:“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然而心、肺、脾、胃、肾与膀胱亦皆有胁痛之病。……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凡寒邪在少阳经,乃病为胁痛耳聋而呕,然必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医宗必读·心腹诸痛》中以胁痛左痛多留血,右痛多痰气。肾亏气虚亦可致胁痛。《医碥·胁肋痛》:“房劳伤肾,气虚血滞,胸胁多有隐隐作痛。”又如暑热湿热肝阴虚肝血虚及肝肾不足,均可导致胁痛。详各有关条。

猜你喜欢

  • 丹粉

    出《新修本草》。为铅丹之别名,详该条。

  • 马豆

    出《本草图经》。为云实之别名,详该条。

  • 病名。《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秋必病疟。”又:“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即疟疾,详见该条。

  • 丸剂

    药物剂型之一。药物研成细末,用蜜或水、或糊、或药汁、蜂蜡等拌和,制成圆球形的大小不等的药丸。分别称:蜜丸、水丸、药汁丸、蜡丸等。服用方便,吸收较缓慢,药力较持久。凡药物不耐高热,难溶于水,容易挥发,毒

  • 头骨

    骨名。又名预颅,即颅。指头部骨骼,由脑颅骨与面颅骨构成。

  • 鹤膝节

    病名。见明·万全《片玉心书》。即鹤膝风。详该条。

  • 石瘤

    病名。①出《洞天奥旨》卷十一。即骨瘤,详该条。②出《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筋瘤,详该条。

  • 外感半身不遂

    病证名。指半身不遂由风邪入络所致者。多因起居不慎,卫气不固,风邪袭踞经络,气血留滞而成。《症因脉治》卷一:“身发寒热,暴仆卒倒,醒后或左或右,偏废不用,或痛或木,或热或冷,二便赤涩,此外感半身不遂之症

  • 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

    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条。

  • 报灸

    灸法术语。指分次重复施灸的方法。《千金要方》:“凡阴阳濡风口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