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鲎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有《本草要诀》1卷,已佚。
【介绍】:见杨士瀛条。
病证名。见清·洪金鼎《一盘珠》卷八。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
舌诊著作。2卷。清·杨云峰撰。上卷结合虚实、阴阳、脏腑等阐述临床验舌之法;下卷分析见何证、舌,当用何方治疗,多系作者经验之谈。但书中认为验舌“其法不出乎五行……其理总源于太极”的见解是值得商榷的。本书
重复或累积。《素问·生气通天论》:“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口唇糜烂。详口糜条。
见《明医杂著》。即二便色白。详该条。
病证名。《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六:“藏府壅滞,肝经积热,上冲于目,令人目痛睛疼,若毒气结聚甚,则黑睛上生黑珠子如蟹目状,故以名之。或有如豆者,名曰损翳,或曰离睛,又曰蟹睛。”详蟹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