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外邪侵犯足少阴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气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又:“足少阴心痛,烦剧,面黑,心悬若饥,胸满,腰脊痛。”参见心痛条。
证名。指颈部肌肉筋骨疼痛。见《针灸甲乙经》卷七。多因经脉病变所致。《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绕肩胛引颈而痛。”可见于瘿瘤、落枕等病症。参见颈项强痛及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落枕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枫香寄生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土贝母之简称,详该条。
证名。指邪热滞积于里者。《证治准绳·杂病》:“热积,寒取之。《千金》硝石丸,醋煮三棱丸、神功助化散、圣散子。”《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热积,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也。
病证名。指风寒外束,肺气壅阻不宣所致的气喘。《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寒外束喘,喘必有力,其气粗,有余之喘也。”《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风寒外感,邪实于肺而咳喘并行者,宜六安煎加细辛或苏叶
见温疫论条。
证名。指走马牙疳患者之口臭。参见走马牙疳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圆长,状如悬胆,盖胆有瘀热,肝胆膏损,变证急来之候。”方用龙胆泻肝汤加丹皮、赤芍等。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赤膜下垂,由客邪所攻,致赤膜从上生而下遮黑睛,名垂帘膜。”详赤膜下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