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肾同源

肝肾同源

五脏相关理论之一。也称乙癸同源。①肝阴肾阴互相滋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故称。此义最为通用。②肝和肾均内寄相火,且相火源于命门。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是肝肾并治,或采用滋水涵木,或补肝养肾,或泻肝肾之火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而产生的。③和虚实补泻有关。如《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可备一说。

猜你喜欢

  • 皮内针

    针具名。一种浅刺皮下埋置留针的专用小型针具。常用的有颗粒式和揿钉式(即揿针)二种。颗粒式皮内针尾端如麦粒,身长有5分、1寸两种,粗细如毫针;揿钉式皮内针尾部绕成圆形,状如图钉,身长1~2分。使用时将针

  • 胃气丸

    《世医得效方》卷四方。硫黄(入猪肠内,缚两头,以米泔、酒、童便各一碗煮干一半,取出,先断秽气,控干)、人参、茯苓各一两,半夏(汤洗去滑)五两,煅石膏(一法同硫黄煮)一分。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炊饼为丸,

  • ①病名。虚劳的简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劳亦作痨。《医林绳墨》卷三:“痨者劳也,劳损气血而为病也。”详虚劳条。②病因之一。指过度劳累。《素问·举痛论

  • 屋土散

    《外科真诠》方。瓦上陈土、炒黄柏各三钱,生甘草二钱,冰片三分。为末,蜜、醋调,涂患处。治厥阴肝经虚火外发而致的胡漏丹,症见阴囊下红肿。

  • 秦承祖

    【生卒】:五世纪【介绍】:南北朝时期刘宋医学家,精通针灸及医药,医术高明,被誉为“上手”。著作甚多,计有《脉经》、《偃侧杂针灸经》、《偃侧人经》、《明堂图》、《本草》和《药方》等,均已佚。秦承祖是较早

  • 肝虚证

    证名。指肝虚所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肝虚,……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肝虚之状,其病面青,善洁善怒,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

  • 肩后

    经外奇穴名。见肩三针条。

  • 寒实

    寒邪结滞于内的病症。主要症状有四肢冷、小便清长、腹痛拒按、便结,舌苔白,脉沉弦等。

  • 杨梅疔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其形黑紫如熏梅状,如遍身有梅疮,内有一二个疔疱,则令遍身疮不发,须针刺其毒,入追毒丹,服土茯苓加托毒之品,随证治之。

  • 葛哲

    【生卒】:1324~1461【介绍】:明代医生。字明仲。江苏昆山人。世医出身,读各家医书,专长小儿科,曾任荆府、梁府、楚府良医等职。编有《保婴集》,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