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芦茎,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异法方宜论》。挛为曲而不伸之状,常与拘、急并称,如拘挛、挛急、多属筋病。可分虚实寒热四证。《证治准绳·杂病》:“《内经》言挛皆属肝,肝主身之筋故也。……有热,有寒,有虚,有实。”虚挛多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杲条。
病证名。即小儿皮肉呈现赤色。《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因汗,为风邪所伤,与气血相搏,热气蒸发于外,其肉色赤,而壮热也。”据临床所见,患儿身上初起有赤点,渐至额上口旁及其它部位,赤如胭脂,皮即皱削。治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珍珠梅之别名,详该条。
见诊病奇侅条。
【介绍】:见余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