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髎
见和髎条。
见和髎条。
【介绍】:见凌奂条。
出《斗门方》。即原蚕沙,详该条。
痰症之一。指因痰火而致烦躁的病证。《万病回春·痰饮》:“痰燥者,痰火作热烦躁也。”方用加减温胆汤等。参见痰躁、痰证条。
病名。见《不居集》卷十五。①即支饮,详该条。②即支咳,详该条。
养生类著作。清·查有钰著。全书2卷。本书系广泛搜集历代医家却病延年的经验,整理归纳,汇编而成。书中载有孙思邈的“治病勿惑”,李东垣的“病详昼夜”,张景岳的“择医有眼”,李士材的“医情不等”,高士宗的“
见《陕西中草药》。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即西瓜霜,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枢,见该条。
见世补斋医书条。
【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字识生。福建上杭人。在上海参加创办中华医药联合会及编辑《神州医药学报》,著有《包氏医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