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甜疮生面上,不痒不痛,常有肥汁出,汁所溜处,随即成疮,亦生身上,小儿多患之。”由湿热蕴蒸皮肤所致。治宜清热利湿。内服黄连解毒汤化裁。外用三石散麻油调敷。相当于脓疱疮。
阳虚外感的治法。症见头痛、恶风寒、发热、无汗、手足不温、喜盖衣被、精神衰倦、面色苍白、声音低微、脉沉无力、舌苔淡白等。处方由助阳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再造散。
证名。见《外台秘要》卷十五。指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又称头晕。《医碥·眩晕》:“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详头晕条。
【介绍】:唐代道士,字崇献。西蜀江源人。知医,唐·元和间撰有《石药尔雅》、《梅崇献方》、《医门秘录》等书。已佚。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苦之别名,详该条。
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由书商汇刻刊行。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
见《妇科易知》。指男女性交时,妇女月经适至,俗称撞红。
廉,棱形;颐,口角外下方、腮之下方的部位,形容面颊清瘦,颐部如棱形。《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水形之人……面不平,大头,廉颐。”
又称津伤化燥。因津液消耗而出现燥证的病理。由于热伤津液或素体阴亏,内热亢盛等原因,都能使邪气化燥,出现口干口渴、唇焦咽燥、便秘尿少、干咳、咯血或衄血等阴液不足的证候。参见内燥条。
见《草药手册》。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