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络脉

络脉

经脉分出的网络全身的分支。广义的络脉又包括十五络、络脉及孙络几部分,其中紧连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分支共十四条,加上“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由十五络分出的网络全身的分支称络脉,即狭义的络脉;由络脉再分出的更细的分支称孙络。《灵枢·经脉》:“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脉度》:“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以十五络为主体,也包括孙络、血络浮络等,有沟通经脉,运行气血,反应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猜你喜欢

  • 血黄

    三十六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血黄者,头痛心闷,眼运欲倒,胸膈热壅,鼻衄不止,咽喉干燥,舌上生疮。若身热如火,头面肿者,难治。”②《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三日鼻中出血,大小便亦下血,心

  • 轮蓟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苦芺之别名,详该条。

  • 喉头

    咽喉之俗称。详咽喉条。

  • 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妇科著作。裘笑梅撰。此书系作者50余年妇科临床经验总结。分医论、医案、医话三部分。书中于妇科理论、临证治则等方面较能吸取诸家之长,兼收并蓄,探究病因病理,并结合当代医学科研成果及中西医诊治之法,阐述己

  • 消毒圣神汤

    《疡医大全》卷七引岐天师方。金银花四两,天花粉五钱,蒲公英、当归、甘草各二钱。水煎服。治痈肿疮毒。

  • 接经行气法

    行气法之一。又称循经接气法。指按照经脉循行方向在其穴位上依次针刺,以使针感向一定部位传导的方法。如针刺足三里穴,欲使针感达胃,则可从足三里、梁丘、伏兔、髀关等穴循经而上,依次针刺。也可不按穴位针刺,即

  • 琉璃疽

    病名。出顾呜盛《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土栗。详该条。

  • 六腧

    指六腑所属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等六个特定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 坐草

    出《经效产宝》。即临产。因古代产妇临产时,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故名。

  • 黄头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