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面部痤疮

经行面部痤疮

病证名。亦名经前痤疮。指每逢经前面部出现一粒粒突起的小丘疹(粉刺),无色或淡红色,时有痒痛,面部皮肤粗糙的病证。多因肝脾湿热肝郁化火,或肺热所致。若因喜甜食辛辣,滋腻之品,以致肝热脾湿、上蕴面部,症见面部出现颗粒小丘状突起,痒且痛,月经先期带下色白或黄、量多,口干粘腻、治以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若因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熏灼肌肤,症见经前面部出现粒粒痤疮,伴有口干咽燥,情绪烦躁,经前乳房胀痛,经行量少不畅、大便干燥,治宜清火解郁,方用丹栀逍遥散;若肺经有热,外蒸皮肤,症见经前面部痤疮,燥咳无痰、口干咽痛,两颧发红,治宜清热泻肺,方用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地骨皮桑白皮甘草黄芩桔梗、生薏仁、连翘)。

猜你喜欢

  • 紫花疔草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 白淫

    古病名。①指男子尿出白物如精及女子带下病。《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王冰注:“白淫,谓白物淫衍,如精之状,男子因溲而下,女子阴器中绵绵而

  • 经脉的通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 落脐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部污染而成之疮。治疗同一般疮疡处理。又称脐漏,见该条。

  • 喉中生肉

    病名。《本草纲目》食盐、附方:“喉中生肉,绵裹筋头,拄盐揩之,日五六度。”此证喉中生重叠之肉,肿而不痛,日久则有臭气透出。即息肉喉风。详该条。

  • 三才

    经外奇穴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标幽赋》:“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在顶应天,主气;涌泉在足应地,主精;璇玑在胸应人,主神。故称三才。

  • 下肓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气海,见该条。

  • 疮疡呕吐

    证名。见《集验背疽方》。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呕吐症状。若喜寒恶热而呕者宜降火,方用黄连解毒汤;喜热恶寒而呕者宜养胃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脉实便秘而呕者宜泻火,方用内疏黄连汤;脉细肠鸣腹泻而呕者托里温中,方

  • 结阴便血

    证名。①便血之一。《景岳全书·血证》:“结阴便血者,以风寒之邪,结于阴分而然,此非伤寒之比。盖邪在五脏留而不去,是谓之结阴,邪内结不得外行,则病归血分,故为便血,……以平胃地榆汤温散之剂主之。”详便血

  • 水瘕

    病症名。《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水瘕者,由经络否涩,水气停聚在于心下,肾经又虚,不能宣利溲便,致令水气结聚而成形段,在于心腹之间,抑按作水声,但欲饮而不用食,遍身虚肿是也。”参见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