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泄泻

经行泄泻

病证名。出《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泄泻。多因脾肾阳虚,当经行之时,胃肠之气血受阻,影响水谷精微运化及传导失职所致。脾虚者,症见经期大便泄泻精神疲倦,食减,或见浮肿腹胀等,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者,症见大便溏薄,五更泄泻,腰膝痰软,小便清长,治宜温肾扶阳,方用健固汤(《傅青主女科》:人参白术茯苓、薏苡米,巴戟)水煎送服四神丸

猜你喜欢

  • 豁痰醒脑

    即化痰开窍。详该条。

  • 雀目内障

    病证名。谓目“暮暗朝明与雀同”(《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即雀目。详该条。

  • 上腭多骨疽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夫多骨疽多有发于手背、足背等处,不专在上腭者。其症皆肿硬一块,久而脱去一骨者便是。其原均属肾虚,肾主骨也。或由疮疽溃久,不能收敛。总因气血不足,肾水素亏,复为寒邪所触

  • 黄膜上冲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在风轮下际,……有翳色黄,与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脂翳在轮外生,点药可去。此在膏内,邪热蒸起,点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张氏医通》卷八)。因脓多黄而状似膜

  • 七寸金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地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 狂犬伤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十。即狂犬啮人。详该条。

  • 经行发热

    病证名。见明·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发热,经病发热。包括经行潮热。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症。有外感、内伤、虚实之分,以内伤居多。《女科经论》引李氏“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属

  • 病名。亦称痃气。①指腹部两侧筋脉扛起急痛的疾患。《太平圣惠方·治痃癖诸方》:“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名曰痃气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

  • 生硫黄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硫黄不拘量。以柳木槌研细,生姜汁调,炊饼,再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寒呕,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

  • 通气利中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白术一两,白芷、羌活各五钱,黄芩、滑石、牵牛子各一两半,大黄二两半。为细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百丸,临卧茶水送下。治眵多羞明,赤脉贯睛,大便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