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呕吐

经行呕吐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呕吐经来惯呕吐。指每值经期出现恶心呕吐,并伴随经期反复发作。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饮内阻、或伤于水饮所致。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劳逸无度,损伤脾胃、经行之际,气血下注,脾气益虚,胃失和降,症见经行恶心呕吐,胸闷腹胀头晕气短精神倦怠,乏力思卧,治宜补益脾胃,降逆和中,方用香砂六君子汤。若因肝气抑郁、横逆犯胃,经行时肝血益虚,气火偏旺,挟冲气上逆,胃失和降,症见经行呕吐泛酸,胸闷烦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暖气呃逆,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柴胡疏肝散左金丸。若素有痰饮,经行冲气较盛,饮随冲气上逆,《叶氏女科证治》云:“此因痰在胸脘,阻隔米谷,不能下胃。”症见经行食后,作呕欲吐、或吐涎沫,暖气频作,治宜豁痰降逆,方用旋复代赫汤加茯苓。若伤于水饮者,呕吐多为食物夹水,治宜温中化痰,方用丁香散(公丁香、炮姜、白术)。

猜你喜欢

  • 宣明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赤芍药、当归、大黄、黄芩、生地黄、黄连、川芎、薄荷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汤送下。治眼内血灌瞳神,赤脉涩痛,大热上壅者。

  • 怒则气上

    指郁怒、暴怒所致肝气上逆或肝阳上亢的病理。肝藏血,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精神过度刺激,则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出现胸胁胀满,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甚则肝血失藏,血随气升而出现昏厥、呕血等症。《素问

  • 一见消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 休惜痢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休息痢。见该条。

  • 一手脉

    一手有脉,一手无脉。正常人平素有此脉者,不作病脉。病中见之者,多为心脏血管疾患,或骨折、肿瘤等异物压迫所致。

  • 重提轻插

    即紧提慢按。见该条。

  • 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医案著作徐衡之、姚若琴合编。刊于1933年。本书选辑宋至清代46位医家医案,以人为纲,以证为目。案后多附前人评注,阐发医理,评其利弊,使读者易于掌握治案用意。但所附医家传略及某些治案,或有荒诞迷信之处

  • 眼弦赤烂

    病名。出《银海精微》。又名风弦赤眼、风弦赤烂、睑弦赤烂、烂弦风睑,俗称烂眼皮。多由脾胃蕴结湿热,复受风邪,风与湿热相搏,结于睑缘而发。症见胞睑边缘红赤溃烂,痒痛并作,或见睫毛脱落,甚至睑缘变形。相当于

  • 苦胆木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苦木,详该条。

  • 刺红花

    见《四川中药志》。即红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