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下肢瘀血

经行下肢瘀血

病证名。指经前或经期两下肢瘀血,经后即恢复。多因气滞寒凝,瘀血滞于下肢。症见两下肢瘀血,肤色紫暗,重者青筋暴露。下肢发凉,麻木感、或兼肿胀,胸腹胀满,常伴经来腹痛。治宜理气活血,祛寒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肉桂、炮姜。

猜你喜欢

  • 二十四号渐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陈皮厚朴汤,见该条。

  • 反关痘

    病证名。指气分毒邪,相夹交争,肌肤闭塞,以致毒气内攻的痘疮。明·秦景明《幼科金针》论反关痘谓:“其症狂言谵语,烦躁不宁,手足抽掣,目劄,腹胀,隐隐不振,昏睡不醒,或见斑点即没。”治宜宣毒透表。若大小便

  • 李之和

    【介绍】:清医家。字节之。清平(今属河北)人。于潜心经学之余,旁及医、卜、星、算、音乐,著述甚多。医书有《潄芳六述》、《六述补遗》、《外科六述补遗》、《本草杂著》等。

  • 血侵睛

    眼科病证。为白睛红赤的证候。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此肝经虚热也,……邪热法于肝经,虚则血流走于两目,故赤而侵睛。”

  • 下胞

    解剖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即下睑。详该条。

  • 医门棒喝二集

    见伤寒论本旨条。

  • 黑儿茶

    见《药材学》。为儿茶之别名,详该条。

  • 聋聩

    病证名。系指耳聋不聪之谓也。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治宜补益肾气、滋养气血。

  • 针经指南

    针灸著作。1卷。金·窦杰撰。初刊于1295年。内容有标幽赋,通玄指要赋,以及有关经络循行解说、气血、流注八穴,补泻手法及针灸禁忌等方面的论述,为初学针灸的参考读物。现有《针灸四书》本。

  • 中守

    经穴别名。《千金要方》:“腹胀满脐结痛,坚不能食,灸中守百壮,穴在脐上一寸,一名水分。”后《类经图翼》等书列作水分穴之别名。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