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藤
见《广西中草药》。即四方藤,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即四方藤,详该条。
见伤寒类证条。
病名。一种全身瘙痒性皮肤病。《外科证治全书》卷四:“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由风、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或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得。临症皮肤无原发疹。遍身瘙痒,夜间尤甚,常搔抓
【介绍】:元代医生。江苏昆山人。自曾祖以下世代以医为业,顺中医术更精,任太医院太医达四十年之久。
证候名。指脾为邪气所壅滞。多由饮食积滞所致。《景岳全书》卷一:“脾实者为胀满气闭,或为身重。”治宜消导、运脾等法。
见《广州植物志》。为鸢尾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498~583【介绍】:南北朝北周医家。一作僧坦,字法卫。吴兴武康(今浙江钱塘)人。父菩提受好医药。僧垣自幼通医,二十四岁时传家业,得梁武帝赏识。曾任梁代太医正等医官,《后周书》记其治验病案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鹅脚板之别名,详该条。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以属于阳性的事物,居于阳位而名。《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
书名。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撰人佚名(一作北宋·刘温舒撰)。1卷。本书是唐以后人因《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予托名写成。内容以论述
表证类型之一。是卫外的阳气不足,腠理不密而出现的证候。临床上除有表证症状外,以自汗或汗出恶风,脉浮缓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