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阳明胃经,见该条。
病证名。谓于正午目视昏矇,“乃痰之所作也。在巳午时,真阳之气火胜,心胜肺,肺壅痰灾,时复浑浑而昏也”(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治宜涤痰为主,用局方辰砂化痰丸或局方玉壶丸加减。
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以五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因而精神状态的异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脐上七寸上脘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栀子。水煎服。治外感腋痛,属燥火伤肺金之血者。若肝火刑金,加白芍药;胃火旺,加葛根、石膏。
见《本草纲目》。为羊屎条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即痘疮夹痧。详该条。
与阴气相对。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功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
即妊娠。详该条。
【生卒】:?~1187【介绍】:宋代医家。字子和。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从父学儒,其后专心钻研医书,尤致力于伤寒,晚年撰《伤寒补亡论》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