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济
【介绍】:
宋代医僧。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住普宁寺,以通晓医术负有盛名。
【介绍】:
宋代医僧。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住普宁寺,以通晓医术负有盛名。
厥心痛之一。因肝病而邪上乘心所致。《灵枢·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歧骨陷处痛,名心痛。……连胁,名肝心痛。”《张氏医通·诸痛门》:“肝心
病证名。见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小儿初生时,腮内生如米豆大一小疱,次日渐大,如有所含,故名含腮。若不早治,则可蚀破腮颊。宜先以盐汤洗净患处,然后用二金散(鸡内金、郁金等分)吹之。
【介绍】:清末医家。字谷孙,江苏江阴人,长于诊治温热证,为一时名医,编撰有《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等书,流传较广。
污秽混浊之意。①指腐败污秽之气以及山岚瘴气等。②指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身体散发的特殊气味。③指湿热熏蒸的秽浊。《温病条辨·上焦篇》:“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
病名。多由风火郁积而成。《增订治疔汇要》卷上:“生于关内小舌左右,亦有生一边者。左属心,右属肺。初发形如栗色,红或带紫。”治宜疏风清热,泻火消肿。可选用清咽利膈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松子喉疔条。
民族药学专著。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编著。全书预计载药1200多种。已出版者为第一、二卷,共载药255种,包括动、植、矿物药。图文并茂。每种药记载其民族药名(附本民族文字名)、民族用药部分、药材检
证名。出《银海精微》。指患眼遇风痒极者。详目痒条。
证名。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肝风热邪生翳膜,其邪气未除,红丝涩痛,翳较浮嫩者属热翳。参见翳条。
舌前半部黄苔、后半部分舌质红色。若舌尖黄苔较少,为热邪初传胃腑;亦有表证未尽者。若舌苔黄较多,红根较少,多为湿热之候,常见于瘟疫初起(见《伤寒舌鉴》)。前者以清胃热为大法,后者宜清热化湿。
病名。出《治疔大全》。即断指。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