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妇人因大怒之后,经血暴下或淋沥不止。乃暴怒伤肝,肝不藏血,以致经血妄行而成崩漏。治宜平肝养血。方用养血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香附、青皮、柴胡、甘草)。
情志三郁之一。《景岳全书·杂证谟》:“怒郁者,方其大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多见气满腹胀,所当平也。及其怒后而逆气已去,惟中气受伤矣,既无胀满疼痛等证,而或为倦怠,或为少食。”暴怒伤肝,或胀或痛者,宜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左耳根部、形似蜂窠的瘰疬。证治见瘰疬条。
小儿推拿方法。出《幼科铁镜》。又名推攒竹。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证名。多由毒火内陷心包,疫邪不能外达,甚则神昏谵语,痧隐,喉烂。治宜达邪,解毒,清心开窍。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劳倦恶寒,脉必缓弱,或气口虚大无力,兼见倦怠,手心独热。此劳倦过度,脾胃不足,卫阳下陷,宜补中益气汤,甚加桂、附以行参、芪之力。”参见恶寒、内伤恶寒条。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肛门四周红肿作痛……每易成漏,有数处溃开者盘肛痈。”治疗参见肛漏条。
即解部学的听小骨。有槌骨、砧骨、镫骨,左右合计共六块。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