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盛经

猜你喜欢

  • 胞衣不下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指胎儿娩出后,胎盘迟迟不下。多因分娩后元气大虚,无力继续排出,败血流入胞中,作胀不下,或感邪而气血凝滞所致。气

  • 肾虚耳聋

    耳聋的一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肾为足少阴之经,内藏精而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者则

  • 背腧

    《灵枢经》篇名。本文以定背部五脏腧穴的部位为主,故名。内容说明背部一些特定经穴大杼、膈俞、和肺、心、肝、脾、肾等五脏俞穴的位置,指出这些穴位只能用浅刺法和灸法,不能深刺,否则有伤及内脏的危险。

  • 囟骨

    又名囟门,即额囟。婴幼儿两顶骨前内角尚未发育完全所致。两岁以后,额囟闭合而称顶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囟骨者,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

  • 骨骶

    ①经穴别名。见《神灸经纶》。即长强,见该条。②指骶骨。《灵枢·癫狂》:“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 边成章

    【生卒】:1806~1880【介绍】:清代满族医家。字斐然。自幼研医。尤善疡科,所治疑难证多良效。著有《边氏验方》30卷。

  • 八窌

    即八髎,详该条。

  • 十六郄穴

    十二经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一个郄穴,即孔最(肺)、温溜(大肠)、梁丘(胃)、地机(脾)、阴郄(心)、养老(小肠)、金门(膀胱)、水泉(肾)、郄门(心包)、会宗(三焦)、外丘(胆)、中都(肝)、

  • 二阳

    指阳明。《素问·阴阳类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王冰注:“二阳,谓阳明大肠及胃之脉也。”

  • 清心补血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人参、当归、白芍药、茯神、酸枣仁、麦门冬、川芎、生地黄、栀子、炙甘草、陈皮、五味子。水煎服。治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