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为多种喉部疾患之主证。多因于火。火有虚实,虚火者,其人素体阴亏,或伤房劳,阴虚于下,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所致;实火者,肺经蕴热,或过食膏粱厚味,煎炒炙煿等物,致脾胃积热,薰灼肺系。症见喉关或内或
见《滇南本草》。为铁马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盛寅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小茴香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脚趾关节。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方。轻粉、乳香、松香各等分。为细末,香油调稠,用夹纸一面以针密刺细孔,将药夹搽纸内,先以葱汤洗净患处,将药纸有针孔一面对疮贴之,三日一换。治臁疮初起。
痘疹专著。16卷(又有5卷本及10卷本)。又名《仁端录痘疹》、《仁端录痘疹玄珠》。明·徐谦撰。撰年不详。包括痘病总括、辨痘形色、分期调治、痘疹兼杂症、治疗方药及药性、痘病歌赋和杂说等,内容较简明实用。
病证名。出《灵枢·杂病》。指鼻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从鼻出者,谓之衄。”也有统指鼻、齿、耳、目、舌以及皮肤不因外伤的出血者。详见鼻衄、衄血等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骆驼蓬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肾与膀胱有热而致小便淋沥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热也。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小便也。肾气下通于阴,阴,水液之通路,膀胱津液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