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虚火实火之分。肺阴虚而生火则为虚火,肺热盛极化火则为实火。临床表现参肺阴虚、肺实热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木瓜之处方用名,详木瓜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初起第一方。黄连、黄芩、白芍药、山楂肉各一钱二分,枳壳、厚朴、槟榔、青皮各八分,当归、地榆、甘草各五分,红花(酒炒)三分,桃仁一钱,木香二分。水煎,空腹服
病名。见《增订治疔汇要》卷上:“喉疔,急症也。生于喉间,形如靴钉,尖而且长,紫黑坚硬,初起麻痒,旋即大痛。”系指发于喉内两旁之疔。初起但觉喉内麻痒,断而迅速疼痛,或发寒热。多因肺胃火燔,邪热内侵,郁久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证名。简称懊憹。又名心中懊恼。指心胸烦热,闷乱不宁之状。多由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或因湿热内蕴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
病证名。出《兰室秘藏》卷上。又名烂眶眼、烂眶、连眶赤烂,俗呼赤瞎。多因脾胃湿热壅盛,日积月累而成。症见睑弦溃烂,红赤,痒痛流泪,经久不愈。外治当以三棱针刺目眶外出血,内服泻湿热之剂。参见眼弦赤烂条。
指足太阴脾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舌萎,唇反。《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
证名。系指面部皮肤的色素沉着性疾患。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面皯、黧黑、面尘。由肾亏火旺,血虚不荣,火燥结滞或肝郁气滞所致。多发于面部,以女性多见。皮损呈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形状大小不一,色枯不泽,境
《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它是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所以常出现寒热错杂的证候。主要有上热下寒与厥热胜复两类情况。上热下寒者,症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利及吐蛔等,治宜清上温下。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