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痱(féi 肥)

痱(féi 肥)

①义同废。是一种中风后遗症。《金匮要略》称作中风痱,一般叫风痱,类似偏枯。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瘫痪,身无痛,或有意识障碍。以手足痿废而不收引,故名。《灵枢·热病》:“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临证指南医案》:“高年颇虑风痱,宜清上宣通。”②痱子。一种夏季由于出汗不畅所致的皮肤病。

猜你喜欢

  • 头骨

    骨名。又名预颅,即颅。指头部骨骼,由脑颅骨与面颅骨构成。

  • 寒则气收

    寒性收缩,使阳气不得宣泄。故寒在皮毛腠理,则毛窍收缩,卫阳闭束,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素问·举痛论》:“寒则气收”,又“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

  • 相气十法

    望诊之一。观察病人面部气色的十种方法。《望诊遵经》:“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搏、泽夭是也。”

  • 亡津液

    指人体津液的耗失与消亡。又称亡津。多因于误治(如误汗、误吐、误下)或热邪炽盛所致。

  • 土香草

    见《泉州本草》。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 热伤风

    病名。伤风有热象者。《赤水玄珠》卷一:“热伤风,咳嗽喉疼、面热,此素有痰火郁热在内,热极生风或为风寒所束不得发越。此热为本,寒为标。治宜清热散寒。经云,火郁则发之。又曰,风寒外束者可发,二陈汤加桔梗、

  • 红色舌

    即舌红。详该条。

  • 舌短

    又称舌缩。舌体紧缩而难以伸张。兼见舌淡而苔白润,是寒凝经脉;舌红绛而干,无苔或有焦黑苔,是热病伤津。舌胖粘腻而短,是痰湿阻闭。舌短缩强硬,神昏不语者,多属厥阴心包危重证候。

  • 外台茯苓饮

    即延年茯苓饮,见该条。

  • 扶桑骨

    骨名。指蝶骨大翼颞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扶桑骨,即两额骨傍,近太阳肉内凹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