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习惯性脱臼。出《正体类要》上卷。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引起,或外伤性脱臼治疗不当,关节结构破坏所致。常由于旋转不慎或扭、拉等动作而引起重复脱臼。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或切
证名。伤寒腹胀之一。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由指表邪已解,肠胃实热所致。症见里热不恶寒,自汗不大便,烦满燥实等。详伤寒腹胀条。
书名。1卷。清·薛雪撰,撰年不详。此书专论湿热病证,共35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重点辨析湿热受病的原委,各种临床表现及治疗,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嗣后章虚谷曾加注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注候》:“酒注,体气动,热气从胸中上下,无处不痛,一年之后,四支重,喜卧,喜哕,噫酸,体面浮肿,往来不时。”参见九注条。
病证名。又名冷涎呕吐、冷癎。多因胃有寒痰所致。《医宗必读·呕吐哕》:“痰饮者,遇冷即发,俗名冷涎泛。”详冷涎呕吐条。
主气之第五气。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为阳明燥金之气,主秋分后60日又87.5刻。亦即由秋分至小雪,其中包括寒露、霜降、立冬三个节气。参主气条。
病名。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编》卷三:“问蟠肠生是何缘故,是用力过度耳,产母平日气虚,临产用力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一次如此,下次又复如此,若能等到瓜熟蒂落,焉有此怪异。”即盘肠生。详该条。
指口中有甜味的感觉。《素问·奇病论》:“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张氏医通》卷八:“口甘,经云有病口甘者,此五脏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香饮子。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大黄、牛膝各五两,代赭石一两,朴硝、牡丹皮、甘草、紫菀各三两,虻虫、水蛭、桃仁、干姜、细辛、芒硝各二两,麻仁五合。水煎去渣,纳朴硝,分五次服,五更为首,去一炊顷再服,自后将息
【介绍】:见彭浩条。